园区制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规划

新闻中心

园区制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2013年05月31日

                                           二次创业”新航标

                                   园区制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规划


    经过半年多的酝酿 ,园区“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规划近日浮出水面 。站在二次创业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有着规划先行优良传统的园区人再次“祭”出规划这一法宝 ,为下一阶段的辉煌规划出新蓝图 。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 ,未来园区产业发展将以“3+5”的面貌重点突出 、充满活力 。将电子信息制造 、机械制造 、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有针对性地重点培育生物医药 、纳米光电新能源 、软件及动漫游戏 、融合通信 、环保等五个新兴产业 。打下了深厚产业基础的园区经济将逐步实现由量变向质变的完美转换 。
 

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微笑曲线底部更厚实

    【产业现状】

    经过十五年开发建设 ,园区的电子信息制造 、机械制造两大产业发展迅速 。 2008年 ,电子信息制造实现规模以上产值1384亿元 ,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6% ,占苏州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的19.2% ,已成为园区工业经济的第一大产业 。如今电子信息制造业已经形成了集成电路 、液晶面板 、计算机及外设 、通信设备制造四大行业 ,吸引了三星 、超威 、日立 、和舰 、志合 、大众 、方正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电子制造企业 ,构建了从IC设计 、晶圆制造 、封装测试及相关原材料 、设备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及以中游面板模组制造为主的包含上游材料及相关电子材料制造的产业集群 。

    而占据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业31%的机械制造 ,也积累了相当深厚的产业基础 。 2008年园区机械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产值771亿元 ,形成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专用设备制造 、通用设备制造3大类 ,涉及80行业近百种产品的产业发展体系 。其中汽车及零部件 、航空零部件 、医疗器械设备 、电子专用设备及模具 、电梯 、电机 、空调制冷等初步形成了以部分重点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群 。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 ,园区的制造业具有相当雄厚的实力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园区经济发展贸易局副局长李铭卫告诉记者 ,园区主导产业发展主要是通过引进逐步形成 ,产业发展的外向度偏高 ,基本上以外资和出口外销为主 ,可以说还处在产业链的低端 ,产业收益并没有表面规模所显示的那样庞大 。在园区投资的外企很大程度上仅仅把园区作为一个生产制造的中心 ,企业的核心部分并未转移 。举例来说 ,园区外资生产企业每年需要支付巨额的技术转移费用 。

    而在园区土地资源日益紧缺 ,低成本和政策优势不断弱化的背景下 ,这种大量接受国际产能转移的发展模式已经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
 

【未来展望】

    李铭卫告诉记者 ,在未来发展中 ,已有的主导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是园区经济发展的支柱 。因此继续发展主导支柱产业是必然 ,重点则在如何发展、向什么方向引导 ,主导支柱产业的转型势在必行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 ,李铭卫表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概括主导产业的做大做强 ,即提升技术水平和规模化发展 。

    由于主导产业都是相对发展成熟的产业 ,产业基础 、上下游配套衔接上都具有相当的优势 ,因此也利于对更高水平技术和产品的引进 。通过引进高技术水平的龙头项目 ,提升带动整个区域产业技术水平 ,是目前来说提升主导产业最简便也是最可行的办法 。李铭卫说目前园区很鼓励企业将研发中心设立在园区也是出于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考虑。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的研发中心 ,都会为改变园区产业面貌甚至是人才结构提供较大的助推力 。

    同时扩大规模也是园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 。诚然规模扩大与资源紧缺会形成一定的矛盾 ,但只要这种规模是向着“附加值高 、消耗能源小”的方向前进 ,自然是能够缓解扩张与资源的矛盾 。李铭卫表示 ,产业往“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固然是好 ,然而没有了曲线底部的支撑 ,想必笑容也没有那么美好 。因此提升微笑曲线的下部 ,做得更扎实深厚 ,自然能笑得更多更好 。

    根据发展规划 ,园区将以新一轮国际产业调整和新技术转移为契机 ,以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突破和改善两头在外的车间式生产经营模式 ,提升主导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和规模能级 ,引导和推动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两端延伸 ,努力打造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 、内外销相对均衡 、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电子信息制造业将着力引进高端的掌握关键技术的龙头项目及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规模企业 ,通过引进和培育企业研发机构 ,建立和完善引进技术的吸收 、消化和再创新机制 ,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项目和企业 ,推动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两端延伸 。而机械制造则将围绕交通运输设备和医疗器械设备等优势行业 ,加大对龙头型总装企业引进和规模企业培育 ,加快产业规模集聚及由单一制造向系统集成为主转变 ,最终形成以规模总装企业为核心 ,企业相互配套 ,互为依托较为完整的机械制造体系 。
 

新兴产业重点突出打造新一轮产业增长极

    【产业现状】

    如果说电子信息制造 、机械制造是已经健步如飞的成年人 ,在园区还有一些正在茁壮成长的新产业 。虽然它们很多还处在幼年或青少年期 ,展现出来的活力已经露出产业新发展的曙光 。

    近年来 ,随着园区大力实施“制造业升级” 、“服务业倍增” 、“科技跨越”和“生态优化”四大计划 ,强力推进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和培育 ,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加快建设一流的创新孵化载体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聚集高科技产业化项目 ,目前园区已经形成了生物医药 、纳米光电新能源 、软件及动漫游戏、融合通信 、环保等五个新兴产业 。在这五大新兴产业中聚集了10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其中在生物医药 、融合通信 、软件 、集成电路设计 、动漫 、游戏等领域集聚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技术竞争力的内资或归国人员企业 ,初步形成了特色领域的产业集群。纳米光电子及环保领域则刚刚起步 ,已引进了部分创新能力较强 ,对产业有带动作用的项目 。

    李铭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园区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成长阶段 。引进的科技企业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竞争力 ,但大多处于创业和成长期 ,规模较小 。同时由于近几年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大量引进和涌现 ,园区还未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 ,对于这些新兴产业和企业 ,还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产业研究 。在四大行动计划的引导下 ,园区先后出台了不少针对新兴产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但李铭卫告诉记者 ,随着各地对新产业重视程度的加深 ,园区的相关政策显得针对性和扶持力度不够强 ,如不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吸引人才和项目的政策竞争优势就显得后劲不足了 。同时 ,融资问题也在困扰着新兴产业 。目前园区已建立了创投 、担保 、统贷等投融资体系 ,但融资广度和深度还有所欠缺 ,成为科技项目成长和落户的阻碍 。
 

【未来展望】

    如今新产业已经成为全国各地产业发展所瞄准的目标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 ,风能 、太阳能都已成为老百姓口中常见的词语 。园区的新产业发展规划是否也会仅仅是“随大流”呢 ?李铭卫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李铭卫告诉记者 ,此次由园区科技局牵头制定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针对性和具体实施方向 。而这个针对性的来源就是 ,既要是未来高端产业的发展方向 ,又要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就拿新能源产业来说 ,园区瞄准的就是纳米光电新能源 。纳米产业对于园区来说十分熟悉 ,既有国家级的科研院所作为支撑 ,又有大量新生代高科技企业作为排头兵 。纳米光电新能源是以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光伏电池为主要方向 ,以通用照明 、大屏幕液晶LED背光模组和自主薄膜电池装备为突破口 ,产业定位和方向十分明确 。

    李铭卫还提到了融合通信产业 。通过有目的性的项目和人才引进 ,园区相关高科技企业已经自发形成了一个融合通信产业联盟 。未来园区这一产业将重点培育以高端芯片 、新一代智能终端 、行业融合应用 、增值业务 、关键器件及模块等为主的专业领域技术 ,形成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 ;通过融合通信产业服务平台 、融合通信示范区 、融合通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建设 ,打造融合通信特色产业基地 。

    根据发展规划 ,五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布局已经确定 。以生物纳米园为主要载体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以生物纳米园为载体发展以纳米光电新能源为重点的纳米技术产业 ;以国际科技园 、创意产业园等为主要载体发展融合通信 、软件 、集成电路设计 、动漫 、游戏等产业 ;以鸿运国际生态科技城为载体发展环保产业 。预计到2012年末 ,园区将初步形成5大新兴产业集群 ,在部分重点领域形成领先的创新技术 、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较高的市场份额 ,在生物医药 、软件及动漫游戏、融合通信等领域建成1~2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基地 。企业总数达1100家 ,新兴产业产值达350亿元 。

    在不久的将来 ,生物医药 、半导体照明 、融合通信等领域将成为园区新的支柱产业群 ,园区也将成为聚集各类创新要素的高端产业技术和新兴业态的策源地 。(《苏州日报》2009年10月30日  记者 宗文雯)